自從3月18日學生因反服貿黑箱作業而突襲占領立法院議場開始,學生興起的「太陽花學運」,加上背後特定政黨和部份偏頗媒體的支持,一路以來對外大聲疾呼講民主,主張要既打破黑箱,也要改革代議制度,甚至還唱高調的說要為台灣人民保住台灣人的利益。
但是我們看到的,所謂的反服貿學運人士一路走來,所表現的做法卻是「以黑箱反黑箱」,「以專制反民主」!完全無法容納任何不同聲音的「一言堂」言論,以各種似是而非的論調,斷送我們全台灣人民應該走向國際而可能獲得的生機,企圖將台灣「鎖國」,讓我們與國際「脫軌」,反而更可能從此葬送了台灣光明的未來。
「太陽花學運」主張「先立法,後審查」,這個所謂的「兩岸監督條例民間版」以「兩國論」為架構,深究它的內容,極盡刁難又以幾乎能使未來兩岸任何協議都簽不成為其最大宗旨,甚至進一步想將已簽成的所有協議都一併翻案否決。
如果說這項「民間版」即代表了是這場學運的政治宣言,那麼筆者不諱言的說,這場學運其實就是「換一塊招牌的台獨主張」。
其實,如果真要再搞台獨,何必如此折騰台灣人?綠營人士只須宣布若再重新執政,即啟動ECFA第十六條的終止條款,讓一切歸零即可,毋須如此假惺惺地制訂這個司馬昭之心,路人皆知的「兩岸協議簽不成條例」?
也許這場學運的基礎群眾心理並不全是台獨,而是年輕一代對台灣國際情勢的憂慮與不滿,也對兩岸關係的恐懼與猜疑,甚至更是對己身前途的徬徨與焦慮等等;幾名學運發動者引爆了積澱已久的情緒,不料卻反而給了別有用心人士一個「重新回過頭去搞台獨」的機會,這毋寧不是令人始料未及的結果?
的確,對於兩岸關係的恐懼與猜疑,普遍存在於台灣的民間;主張「挺服貿」的人是勇於迎向全球化的挑戰,並用全球化的成果來控管兩岸關係;而支持「反服貿」的人則是明顯的「恐中/反中」,更甚演變成「恐全球化/反全球化」,最後的結果,就形成「鎖國/台獨」,於是乎才會出現這種「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台獨版」。
其實這場學運掀開了大家都深覺憂慮的問題,但主事者卻誤認為或刻意誤導為「換一塊招牌的台獨」就是能解決問題的「最好答案」。
全球化才是台灣面對的真正問題,兩岸關係固使台灣的全球化課題更形複雜;但不面對大陸,就不可能全球化。
我們肯定「太陽花學運」這群年輕人的熱情,但所有的考慮,一定要回到台灣經濟發展;難道大家會希望台灣從此被邊緣化?因自由貿易是國際趨勢,若自外於世界貿易體系外,很可能台灣長久以來的辛勤打拼,都將會成為一場泡沫,假如這場學運的政治宣言就是「再回頭去搞台獨」,那麼我們要說,這場學運的戲劇效果雖然很高,但其實只是「老狗玩不出新把戲」,讓人看破手腳而已。
留言列表